我们日常所见的工位大多较小。除了必备的办公用品,剩下的空间只够放些小型盆栽或是精巧的摆件。但谁说办公室只能是格子间?尤其对于那些自由度较高的职业来说,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就显得更为重要。世界各国都有令人艳羡的工作环境。下面列出的这12个共享工作空间不仅在设计上别具巧思,而且灵活性极强,可以让来自不同公司、不同职业的个体和谐共处,享受工作带来的无限乐趣。
伙伴(MATES)共享办公空间位于慕尼黑施瓦宾区的中心,室内宽敞明亮,临街的一侧被分隔出许多小空间。空间的顶棚及侧壁都是深棕色的,材质与红酒的软木塞颇为相似。两个黑色皮质小沙发相对摆放,中间还设有一张办公桌,非常适合小组讨论时使用。对于需要独自工作的用户,那些配有桌椅的小隔间就显得更为适宜。这里的装修风格简洁明快,红色的旋转座椅挑亮了整体的色调,与木地板等元素形成鲜明对比。除基础设施外,该平台还时常推出各类活动,为用户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
墨尔本机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机场之一,也是墨尔本第二大就业中心。随着航空大都市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引擎,该机场对商业办公、综合零售、医疗保健、体育、娱乐和教育等方面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墨尔本机场北楼64号(Building 64 North)就位于现有机库内。经过设计师巧妙的改造,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机库如今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工作、会议、社交等多种需求。室内的双层空间和时尚的家具软化了机库的工业质感,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增添了用户办公的舒适度。这种改造既美观,又节约了资源、满足了此地快速发展的需求,可谓是一举多得。
数字车库(Digital Garage)位于繁华的东京涩谷。虽然聚集在这里的用户都在产出数字化的产品,但他们本人却处于物理空间中。因此,数字车库在设计上用流动性的线条突出了家具的形态之美,同时也让人们能打破各种界限,用更频繁的互动开阔彼此的视野。在接待处、公共区域、会议室和个人办公空间,由雪松木雕刻而成的家具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墙壁上的色块拼成了富士山的形状,但事实上,人们转身即可在晴朗的天气下看到此山的轮廓。在人们的视线个独立的灯泡在天花板上勾勒出了波浪般的线条,十分别致。
这个名为空间(Spacial)的共享办公场所位于蒙特利尔最繁华的街区之一,占据了一座建筑的二层。薄荷绿和勃艮第红点缀在黑白两色的办公家具中,让它单从色调上看就足够特别。在整个空间中,现代装饰与原始建筑元素搭配在了一起,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外露的天花板托梁和砖墙,设计师还在某些墙面上涂了灰白色的水泥以增添其质朴的风味。随着自然光洒满室内,用户能得到一种在庭院中办公的体验。此外,设计师还将空间划分为两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并用一堵网格状的玻璃墙将二者分开。公共区域主要用于社交和放松,而后面20多个大小不等的办公室则为用户创造出更为私密的环境。
安普拉之家(Ampla House)的原身曾是一所贵族宅邸,如今它已变为一个极富设计感的共享办公空间。设计师瓦莱丽·范纳曼(Valerie Vanermen)将她标志性的色彩感运用到了整体的室内设计中。各色定制的桌椅都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色调,让整个环境显得更加温馨而宁静。一条古典主义的大理石楼梯位于整栋房子的中轴线上。以它为中心,共享办公桌、私人书房、会议室、美食角和图书馆等四散分布。除此以外,安普拉之家内还设有能俯瞰花园的小酒馆、健身房和淋浴间等,让用户能在工作之余,尽情享受生活。
无限空间(Infinite Area)位于蒙特贝卢纳工业园区的中心。经过翻新和重新设计,它从一家废弃的工厂摇身变为最具现代感的共享工作空间。这里有150张办公桌、8间会议室和一个可容纳200人的活动空间。个人用户可预订储物柜和办公桌,保证每天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对于团队来说,可选的范围就更为广泛。除了各种定务外,无限空间还单独开辟了一个名为竞技场的空间。此处顾名思义,可以用伸缩座椅模拟出古代竞技场的结构。房间内还配备了投影仪、音响系统和WiFi网络等设施,力图为用户营造出一个现代的、思辨的对话空间。
鸟巢(The Nest)位于华沙市中心的绝佳位置,为用户每日的通勤都带来了便利,也让他们能便捷地去往附近的各大景点和机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有意模糊了工作与娱乐之间的界限。他们将6层楼中的每一层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从会议室到休闲咖啡吧再到儿童活动区,办公空间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延展。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人们处理各类事务的地方,也是为接下来的工作“充电”、找寻灵感的场所。在整个空间内,设计师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具风格来匹配人们不同的工作状态。沙发与植物的结合让氛围显得更为舒适;而另一边的书桌、书柜等则为独处提供了空间。
局(The Bureau)的占地面积约为2787平方米,周围的建筑风格都很引人注目。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工作之余俯瞰塞纳河的美景。似乎是为了与这一切相呼应,局的整体风格也不失优雅。它的室内设计由该领域最优秀的设计师如富兰克林·阿兹(Franklin Azzi)和玛丽卡·德鲁(Marika Dru)等人操刀。他们不仅考虑到了工作所需要的专注和效率,还在整体环境中融入了高级商务中心的设施和精品酒店的氛围,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体验。作为此地的活动中心,咖啡馆可用于私人晚餐、新闻发布会或鸡尾酒会,让人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灵感的迸发和彼此间思想的碰撞。
微工作星系(WeWork Galaxy)是办公品牌WeWork在班加罗尔开设的首个印度旗舰店。该空间位于历史悠久的银河剧院。设计师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造,用公共中庭的设计打破了许多界限,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WeWork标志性的办公桌和私人办公室自是必不可少,但除此以外,设计团队还使用了一些印度常用的材料,如木材、钢铁和大理石等,让印度特色与现代美学之间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班加罗尔一些最具创新性的科技初创公司和小型企业等都会在这里举办社交活动,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联系。屋顶的露天游泳池和酒吧也为用户的闲暇时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游民工作空间(Nomad Workspace)坐落在哥本哈根多元文化交织的诺雷布罗(Nørrebro)区,专为小型企业而设。它所在的大楼是由丹麦著名建筑师托瓦尔德·宾德斯伯尔(Thorvald Bindesbøll)设计的,其历史可追溯到1863年。如今,大楼的其中两层被重新修复并改造成了一个创意十足的共享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师纳塔利娅·桑切斯吸纳了巴塞罗那、纽约和伦敦等地的特色,将这个空间装饰得如万花筒般绚烂。多种颜色和图案的混搭极富表现力;各类定制办公家具、墙上来自詹姆斯·维斯卡迪(James Viscardi)等名家的作品为该空间增添了迷人的艺术气息。在1500平方米的空间中,办公室与咖啡厅等休息区域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用户能在这里充分、自由地发挥才智,展现自己的个性。
由5座不同建筑组合而成的第二家园(Second Home)有着不同寻常的过去。它曾是英国时尚摄影师约翰·考恩的工作室;也曾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取景地。变为共享办公场所后,它的各种设计更加贴合现代人的需求。部分透明的屋顶为室内引入了大量的自然光,直接种植在室内地面上的35棵树将办公环境妆点得如花园一般。这种设计并非是此地独有博鱼体育官网注册,第二家园在世界各地打造的共享办公空间都以绿植丰富为特色。但位于伦敦荷兰公园的这家有着更好的私密性,最多容纳8人的小型会议室和楼顶的艺术工作室都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空间。
企业家亚伦·科佩尔(Yaron Kopel)和他的商业伙伴迈克尔·多斯曼(Michael Dorsman)看到了低成本会议室市场的商机,因此在2016年,二人成立了就地会议(Meet in Place)。这种经济实惠又灵活方便的会议室很快就遍布纽约、伦敦和特拉维夫。在建造拿骚街分店时,他们向设计师提出了“明亮”“舒适”和“功能性”三个主题词。设计师从包豪斯建筑中汲取灵感,运用简约的线条展现了纽约当地特有的质感。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装饰品又在其中增添了几分温情。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大小和样式的会议室。较小的房间适合那些非正式的会谈,而较大的空间则可用于团队会议。